屈立新教授主持肺癌液体活检临床应用及专家共识制定研讨会,本次特别邀请了二位肺癌内外科方面的著名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应用经验以及文献综合进行了探讨,通过远程视频会议方式进行。
他们分别是:
曲昌发:主任医师 教授 哈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肺部二病区主任
郭洪斌:主任医师 教授 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综合科 主任
肺癌液体活检临床应用及专家共识制定研讨会视频截图
综合专家们的观点:
对于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子生物学信息对治疗方案的优化十分关键。精准匹配生物标志物后的靶向治疗将更加高效低毒,口服药的使用也会相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分子生物学检测有比较高的需求。
根据肺癌突变联盟的数据显示,只掌握一个分子突变是不足够的。存在多个突变的患者如果没有施以针对性的治疗,他们的生存状况不会好于没有突变的患者。相反,如果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生存情况会大大超出预期。
何时使用液体活检,何时使用组织活检?它们之间其实是互补的策略,各有利弊。对于初次诊断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组织学活检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肺癌,这是IV期的情况。在诊断时应当进行组织活检,这一点需要患者、临床医生、病理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最开始的阶段,如果有足够的组织样本,最好对基因突变和PD-L1都进行检测。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但出于很多原因我们不一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如果一开始组织样本不足以进行繁杂的基因检测,那么液体活检可以作为补充。
另外一个对液体活检的应用是在疾病进展期探究耐药机制。
比如说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者阿法替尼后出现了疾病进展,我们就会认为50-60%的情况是出现了二次突变,例如T790MM,这个突变是可检测的,而且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正确的做法是找出T790M是否存在,那么基于液体的检测就是其中一个策略。我倾向于PCR的快速检测,几天到一周就可以拿到T790M的检测结果。如果病人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那就可以使用FDA批准的奥希替尼进行治疗,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其疗效优于化疗。如果液体活检没有测到T790M,那就需要组织学检查。这样的策略对T790M及其他耐药突变的检测都是可行的。
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MTA肿瘤MDT专家组负责人屈立新教授主持,屈教授不仅与广东药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罗鹏飞教授,彭齐荣主任一起组成了肿瘤微创的多学科诊疗团队,还负责组织和协调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专委会肿瘤MDT专家组的全国各地的肿瘤专家们积极开展肿瘤多学科交流学术活动,共同探讨,推广和普及肿瘤多学科诊疗,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多专科协同服务。
近期还将陆续邀请全国各地的临床肿瘤专家进行系列的讨论分析,形成专家共识。
已邀请专家:
哈医大肿瘤医院肺部二病区主任 曲昌发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 卢红阳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郑振东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主任 蔡开灿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张军一主任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 张兰军教授 浙江医院肿瘤科主任 刘杏娥教授 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综合科郭洪斌主任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姚文秀主任 辽宁省肿瘤医院日间病房 唐域主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内科戴朝霞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张倩主任
关注氩氦刀中心的官方微信,了解氩氦刀、纳米刀、伽玛刀、免疫治疗等微创康复动态 扫码微信预约屈立新教授,或给屈教授发病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