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刀冷冻治疗的原理 氩氦刀有4~8个能单独或组合应用的热绝缘超导刀,超导刀中空,可输出高压常温氩 气,并籍高压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作用而使病变组织快速降温,而当输出高压氦气时,又使冰球在数分钟内解冻及迅速升温。由于氩氦刀制冷或加热均局限于超导刀尖端一定区域内,刀杆有良好的冷热绝缘性,因此不会对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严重损伤。氩氦刀的温差电偶直接安装在刀尖,可连续监测刀尖的温度。另有4~8个独立测温探针可实时监测冷冻区域边缘的温度以便于控制冷冻速度及范围。组织细胞的低温坏死始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在癌细胞的低温致死作用中,有四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最低温度、结冰温度、冷冻时间、冷冻次数。另外冷冻速度亦很重要。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如果结冰速度慢,先在细胞组织间隙形成的冰会从细胞内部吸收水分,组织内部的水会妨碍细胞内部结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细胞免于坏死。因此快速降温而直接导致的细胞内冰晶是冰冻阶段的关键,一旦发生,结晶就通过细胞之间的桥梁延伸到所有细胞组织,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冷冻过程结束时,化冻亦能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在温度从-40℃逐渐回升到-20℃的过程中,冰晶会发生膨胀现象,使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球膨胀爆裂,造成组织细胞结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崩解死亡。
介入原理 肝癌90%的血供来自肝动脉,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能使疗效提高,且副作用减少。配合栓塞能使肿瘤供血减少,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率 。
临床分析 从本组临床对照研究看小肝癌1组,单纯氩氦刀治疗AFP转阴率为70.00%,氩氦刀加介入组AFP转阴率为80.00%,两组无明显差异;而介入组转阴率为25.00%,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肝癌组中,单纯氩氦刀治疗AFP转阴率为31.25%,氩氦刀加介入治疗组AFP转阴率为57.14%,介入治疗组AFP转阴率为7.14%,氩氦刀介入治疗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通过上述研究证明:应用氩氦刀手术治疗小肝癌时,只要冷冻所形成的冰球将瘤组织彻底包容,其疗效明显;而大肝癌时,由于肿瘤较大及位置、形状的限制,将对冷冻效果产生影响,不能彻底摧毁肿瘤。而多次进行介入治疗后,肿瘤侧支循环建立,且其周边多有门静脉供血,使疗效明显降低。而氩氦刀治疗后再行介入治疗使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药物更易进入细胞内。另外,化疗药物从肿瘤周围进入中心,与冷冻治疗由内向外消灭癌细胞,理论上有协同作用。从文中分析3组1年生存率变化:单纯氩氦刀组为78.26%,氩氦刀加介入组为83.87%两组之间无差异,但优于单纯介入组的56.52%,而在前两组中,氩氦刀加介入组在大肝癌治疗中,1年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氩氦刀治疗治疗组,而在小肝癌中,2组无明显变化。在患者免疫功能监测中,我们应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氩氦刀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强(P<0.05),而其它两组相比无明显意义。说明单纯氩氦刀术后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肝癌可单纯应用氩氦刀治疗,大肝癌应用氩氦刀加介入治疗效果更彻底。我们建议:在大肝癌治疗中,氩氦刀应配合介入治疗,在小肝癌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单纯行氩氦刀治疗,也可行氩氦刀联合介入治疗。
1、患者男性,24岁,因腹胀后体检发现右侧肝脏巨大占位病变,约16公分大小,后证实为肝癌。要求屈立新教授进行氩氦刀+介入的综合治疗。经过2次介入手术后效果良好,碘油在肝脏分布较为均匀但是仍然有不少空白之处,需要用氩氦刀冷冻消融弥补(氩氦刀手术地点458医院)。
2、图示为氩氦刀探针插入碘油未分布之处。有研究表明即使碘油分布浓聚活检仍然有30%可能查到肝癌细胞,说明肝癌经过介入治疗后仍然有部分细胞存在或许,需要氩氦刀来弥补增加疗效。
3、可见氩氦刀探针经过选择性的插入碘油空白区域后助手在进行处理防止皮肤冻伤。
4、对于某些重点区域的即使碘油分布较好也使用氩氦刀增强效果。
5、氩氦刀在碘油空白区域形成的冰球可见。屈立新教授非常耐心的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的氩氦刀补充治疗,力求不放过每一个可疑存在活性的肝癌区域。
6、空白区域形成的氩氦刀治疗冰球,范围内疗效确切,这些都经过病理及PETCT证实会完全坏死。
7、碘油分布较为集中区域也用氩氦刀冷冻消融加强效果,但是在CT下由于碘油强回声的缘故冰球显示不明显。
8、碘油不集中的区域黑色冰球可以明显看到。
关注氩氦刀中心的官方微信,了解氩氦刀、纳米刀、伽玛刀、免疫治疗等微创康复动态 扫码微信预约屈立新教授,或给屈教授发病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