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开始引入间质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y)的概念,即将抗癌药负载于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赋形剂制备成药物缓释系统,经不同方式植入(注入)肿瘤组织,瘤周组织的间质中或肿瘤切除后的瘤床,这种植入式化疗药物控释体积较小,被植入到肿瘤部位不引起肿瘤内明显的压力改变,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持续地释放,在植入部位形成高药物浓度,并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周围逐渐,缓慢地扩散,然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参与全身循环。这样在局部肿瘤细胞被高浓度的药物杀死,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抑制,从而起到局部持久化疗的目的,降低了毒副反应,起到了类似靶点给药的目的。
(一)增加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与克服肿瘤的耐药性
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同时,控制化疗药物的毒性及减少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发展方向之一,应用缓释植入剂一个显著特点是肿瘤组织药物负荷增高,而全身正常组织负荷降低,分布到正常组织(如骨髓血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生殖细胞等)而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含量则更少,因此较难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二)利用肿瘤局部化疗(或术中化疗)的优势
①更有效地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或控制亚临床病灶;②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机体的肿瘤负荷最小,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相应增加,对化疗的敏感性最高,及时杀灭苏醒的G0期细胞非常重要;③及时化疗可同时杀灭炎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某些生长因子的释放,阻断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减少残存小癌灶的形成;④控制和杀灭切缘部残留病灶和转移途径上(淋巴管道和淋巴结)的微转移 灶;(四)肿瘤部位较长时间地保持药物高浓度。植入用缓释剂采用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将疗效确切的常用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甲氨蝶呤,依托泊苷等)经特殊工艺进行包裹的一种新型缓 释植入剂,植人体内后,体液逐层渗入药粒微囊,溶解膜内药物,在膜内形成高浓度,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扩散(即渗透—扩散机制)。同时,微囊之间的药物可在骨架的控制下产生突释作用,释药时间的长短由膜层数控制,形成较稳定的释放速度(即恒速),恶性肿瘤的化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并与病灶的大小及局部的药量负荷紧密关联。 化疗粒子是针对手术残留亚临床病灶的理想选择
1.独特的缓释技术,完全符合氟尿嘧啶杀灭肿瘤细胞的药理学特点;植入剂新药是直接在细胞外组织液中释药的创新制剂,其植入肿瘤及易复发转移部位后,在人体局部组织液中缓慢释放,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一次给药在局部形成的治疗强度相当于静脉化疗的几十至几百倍。
2.全新的给药方式,大大的提高了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而且由于是局部给药,药物不需要经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普通的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基本上没有出现,毒副反应低。
从2003年起,植入剂新药已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肿瘤医院等全国数十家医院几万名肿瘤患者临床应用。
主要适应证及运用方法简介:主要适用于治疗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胰腺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以及癌性腹水。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中撒入中人氟安,杀灭或抑制隐匿残留肿瘤病灶,防止局部复发和转移;对于晚期失去手术指征患者穿刺给药,抑制肿瘤生长。
植药注意事项: 1、每一植药点植药剂量不超过150mg 2、植药点距吻合口应在2-3cm以上 3、各点间距不小于2cm
关注氩氦刀中心的官方微信,了解氩氦刀、纳米刀、伽玛刀、免疫治疗等微创康复动态 扫码微信预约屈立新教授,或给屈教授发病情资料
|